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政治 >> 学十八大精神专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思路

学十八大精神专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思路

作者:新闻网 来源: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12-19 15:32:45 点击数:

 

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8200多万党员的大国大党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而党的代表大会往往是集中讨论、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会议。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具体要看五个方面:一是为谁执政?二是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三是执政的目标是什么?四是围绕要实现目标的制度安排是怎样的?五是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是什么?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无疑是党史上又一次重要的会议,它从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制度设计、路径选择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集中反映了党的执政优势和鲜明特色。  

  旗帜鲜明地表明党的政治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一思想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始终,人民这个概念成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最耀眼的关键词。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首先强调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在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时,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谈经济发展时,着眼于人民的幸福安康;在谈政治体制改革时,着眼于实现人民最广泛的民主;在谈文化发展时,着眼于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谈社会建设时,着眼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在谈生态文明建设时,着眼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在谈党的建设时,着眼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大会结束后召开的记者见面会上,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再三强调的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的主体地位,指出: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自始自终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只关注银行家、资本家的鲜明特色。  

  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0年多年来,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经验,时刻注重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时,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也体现了区别于西方国家一些政党奉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鲜明特色。  

  阐述党作为执政党的目标体系  

  中国共产党拥有远大的理想和阶段性目标,不像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的政党在野时以获取执政地位为目标、执政时以谋求连任为目标。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并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几个层面论述了我们党的目标。党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其长期发展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期目标是在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与国防、外交和党建等方面,论述了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十分全面的目标体系,这也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纲领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提出切合实际的完善制度体系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多个层次明确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论述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意义。在社会形态层面,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基本制度层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还在不同领域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注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年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30年。30年来,我们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了艰辛探索。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说明道路选择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三个层次的概括。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确立这条道路的前提和基础,阐明了这条道路的战略重点、政治保障、发展动力、根本任务、总体布局、发展目标和根本目的。这一概括表明,这条道路既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相异,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建设道路和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下,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道路。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全面。(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秦宣) 

 

通知公告
大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