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我校药学院组织开展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

我校药学院组织开展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

作者:新闻网 来源: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8 10:38:43 点击数:

7月1日至9日,我校药学院组织200名师生深入“天然药库”秦岭太白山,圆满完成药用植物学与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师生在山野间溯源中药根脉,于实践中夯实专业根基,用青春力量守护中医药瑰宝,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注入鲜活动能。

师者领航:在山野课堂淬炼科研精神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设置样方


学生夜习标本翻压
  “拉样方时务必保持边线垂直,数据记录要精准到每一株植株的生长状态。”在太白山的密林间,教师们手持样方绳示范操作,从野外植物辨识、样方布设到标本压制、数据整理,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指南。深夜的灯光下,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开展标本制作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压制、干燥、保存的技术要点,反复强调操作要规范、数据要精准,以言传身教筑牢学生的科学素养根基。

深山溯源:以专业实践解码资源密码


野外实习踏勘采样途中


采挖鉴定标本

海拔1500至2000米的秦岭腹地,成为学子们的“移动课堂”。师生克服野外艰苦条件,将课堂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知识融入实践,从叶片的纹理到根系的形态,从开花周期到伴生植物,学子们以“显微镜式”的观察,为药用植物绘制“生态档案”,150种药用植物的科属特征、生长环境、分布密度被精准记录系统梳理中药资源本底构建起对中药资源的立体认知

直面挑战:在保护一线深化责任认知


野外实习考试

“一粒太白贝母种子需4至5年才能开花结籽太白贝母因人工繁育技术瓶颈与每公斤3000元的市场暴利,正遭遇系统性生存危机野生种群因盗采已濒临枯竭。”在太白贝母育苗基地,学子们直面资源保护的严峻现实。从濒危物种的保护困局到百合、黄精等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实践,通过这种“零距离”接触,保护优先”的理念深植于学生心中,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突破繁育技术壁垒,更需建立科学采集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机制。

市场洞察:从流通终端把握产业脉搏


花的解剖教学

药材市场的喧嚣中,藏着中医药产业的“晴雨表”。学走进药材交易市场,通过与药材商的深入交流,了解药材产地溯源信息,调研价格波动规律,与商户探讨质量分级标准。从道地药材的流通链条到质量管控措施,从市场需求变化到产业升级方向,第一手的调研数据让他们跳出实验室视角,理解了“优质优价”背后的产业逻辑,为未来参与中药质量提升与产业创新积累了实践认知。

以美载道:中医药文化焕发青春活力


制作药用植物标本

实习期间,师生们还创新性地开展了以药用植物为载体的美育实践活动,将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育人课堂。学子们以常见药材为灵感,创作中医药主题文创作品:用黄精的形态勾勒养生智慧,以葛根的纹理诉说药用价值,将土茯苓的生长故事绘入画卷。在艺术创作中,药材的形态美感与文化内涵被深度挖掘,不仅成为知识巩固的“活教材”,更让学子们在笔墨与匠心间,读懂中医药“药食同源”“天人合一”的文化密码,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

此次实习不仅让学子们掌握了野外调查、市场分析的硬核技能,更在蚊虫叮咬的坚守中淬炼了意志,在团队协作的默契中凝聚了力量。这份扎根大地的实践经历,将激励学子们秉承“大医精诚”之志,勇担时代重任,在守正创新、奋楫笃行中,不断谱写中医药事业新篇章

2025年7月16日药学院来稿 文/高静 审核:张岗

通知公告
大医学堂